AD软件学习

基本快捷键

  • 电气画线:crtl+W
  • 放大缩小:鼠标滚轮、crtl+鼠标右键
  • 旋转:space空格键
  • 1D、2D、3D切换:数字键1、2、3
  • 清除:T+M
  • 测量两点距离:crtl+M
  • 翻转

    1. 整块PCB翻转
    2. V+B、crtl+F
    3. 器件翻转
    4. 逆时针翻转:选中元器件按下space键
    5. 顺时针翻转:选中元器件crtl + space键
    6. x轴对称翻转:选中元器件按下x键
    7. y轴对称翻转:选中元器件按下y键

    PCB中千万不要将器件进行X或Y轴对称翻转,因为PCB虽然翻转了,但是实物器件无法翻转。会导致器件无法焊接在PCB上

    选择

  • 普通选择
    1. 单个选择:“鼠标左键”单击要选择部分
    2. 多个选择:“shift+鼠标左键”选择要选择的多个部分
  • 电气线路选择
    1. 单个选择:“鼠标左键”单击要选择部分
    2. 多个选择:“shift+鼠标左键”点击要选择的多个部分
    3. 多个快速选择:“鼠标左键单击后+Tab键”可快速选择线路
  • 规则设置

    电源线与地线布线规则

    电源、 地线的布置考虑不周到而引起干扰,使产品的性能下降,严重时会降低产品的成功率。要把电源线和地线处理好,将电源线和地线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,以保证产品的质量。

    1. 电源线和地线的布线规则

      1. 芯片的电源引脚和地线引脚之间应进行去耦。去耦电容采用0.01uF的片式电容,应贴近芯片安装,使去耦电容的回路面积尽可能减小。。
      2. 尽量加宽电源线、地线宽度,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。它们的关系是:地线>电源线>信号线,通常信号线宽为:0.2~0.3mm,最经细宽度可达0.05~0.07mm,电源线为1.2~2.5 mm。
      3. 对于两层板来说,最好这样规划:表层走多条电源信号,另一层走多条地信号,让电源和地信号像“井”字形排列,基本上不走环线。
      4. 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,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,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。
      5. 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,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,或是做成多层板,电源和地线各占用一层。
      6. 一般都是就近接地,但要区分模拟和数字地:模拟器件就接模拟地,数字器件就接数字地;大信号地和小信号地也分开来。
      7. 同时具有模拟和数字功能的电路板,模拟地和数字地通常是分离的,只在电源处连接避免相互干扰。不要把数字电源与模拟电源重叠放置,否则就会产生耦合电容,破坏分离度。
      8. 应避免梳状地线,这种结构使信号回流环路很大,会增加辐射和敏感度,并且芯片之间的公共阻抗也可能造成电路的误操作。
      9. 选用贴片式芯片时,尽量选用电源引脚与地引脚靠得较近的芯片,可以进一步减小去耦电容的供电回路面积,有利于实现电磁兼容。板上装有多个芯片时,地线上会出现较大的电位差,应把地线设计成封闭环路,提高电路的噪声容限。
      10. 电源线尽可能靠近地线以减小供电环路面积,差模辐射小,有助于减小电路交扰。不同电源的供电环路不要相互重叠。
    2. 规则的检查
      布线设计完成后,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,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,一般检查如下几个方面。

      1. 线与线、线与元件焊盘、线与贯通孔、元件焊盘与贯通孔、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,是否满足生产要求。
      2. 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,电源与地线之间是否紧耦合(低的波阻抗. ,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。
      3. 对于关健的信号线是否采取了最佳措施,如长度最短,加保护线,输入线及输出线被明显地分开。
      4. 对一些理想的线形进行修改。
      5. 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艺线,阻焊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,阻焊尺寸是否合适,字符标志是否压在器件焊盘上等。
      6. 多层板中的电源地层的外框是否缩小,如电源地层的铜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。
      7.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独立的地线。
      8. 后加在PCB中的图形(如图标、注标. 是否会造成信号短路。
      9. 在印制版上是否增加必要的去藕电容,滤除电源上的干扰信号,使电源信号稳定。
      10. IC去偶电容的布局是否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,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是否最短。

    PCB Layers(PCB层)

    1. 机械层(Mechanical Layers):机械层,一般用于放置有关制板和装配方法的指示性信息,如PCB的外形尺寸、尺寸标记、数据资料、过孔信息、装配说明等信息。
    2. 禁止布线层(Keep Out Layer):用于定义在电路板上能够有效放置元件和布线的区域。在该层绘制一个封闭区域作为布线有效区,在该区域外是不能自动布局和布线的。
    3. 信号层(Signal Layers):
      1. 顶层信号层(Top Layer):也称元件层,主要用来放置元器件,对于双层板和多层板可以用来布置导线或覆铜。
      2. 底层信号层(Bottom Layer):也称焊接层,主要用于布线及焊接,对于双层板和多层板可以用来放置元器件。
      3. 中间信号层(Mid-Layers):最多可有30层,在多层板中用于布置信号线,这里不包括电源线和地线。
    4. 丝印层(Silkscreen layer):丝印层为文字层,属于PCB中的最上面一层,一般用于注释用。
      1. 顶层丝印层(Top Overlay):用于标注元器件的投影轮廓、元器件的标号、标称值或型号以及各种注释字符。
      2. 底层丝印层(Bottom Overlay):与顶层丝印层相同,若所有标注在顶层丝印层都已经包含,底层丝印层可关闭。
    5. 阻焊层(Solder Mask):阻焊层是指印刷电路板子上要上绿油的部分。

      阻焊层使用的是负片输出,所以在阻焊层的形状映射到板子上以后,并不是上了绿油阻焊,反而是露出了铜皮。

    6. Paste mask layer(锡膏防护层,SMD 贴片层):它和阻焊层的作用相似,不同的是在机器焊接时对应的表面粘贴式元件的焊盘。Protel99 SE提供了Top Paste(顶层)和Bottom Paste(底层)两个锡膏防护层。

      主要针对PCB板上的 SMD 元件。如果板全部放置的是 Dip(通孔) 元件,这一层就不用输出Gerber文件了。在将 SMD 元件贴 PCB 板上以前,必须在每一个SMD 焊盘上先涂上锡膏,在涂锡用的钢网就一定需要这个 Paste Mask 文件,菲林胶片才可以加工出来。Paste Mask层的 Gerber 输出最重要的一点要清楚,即这个层主要针对SMD元件,同时将这个层与上面介绍的 Solder Mask 作一比较,弄清两者的不同作用,因为从菲林胶片图中看这两个胶片图很相似。

    7. 钻孔层(Drill Layer):钻孔层提供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的钻孔信息(如焊盘,过孔就需要钻孔)。
    8. 内部电源层(Internal Planes):通常简称为内电层,仅在多层板中出现,PCB板层数一般是指信号层和内电层相加的总和数。

      与信号层相同,内电层与内电层之间、内电层与信号层之间可通过通孔、盲孔和埋孔实现互相连接。

    9. Multi Layer(多层):电路板上焊盘和穿透式过孔要穿透整个电路板,与不同的导电图形层建立电气连接关系,因此系统专门设置了一个抽象的层——多层。

      一般,焊盘与过孔都要设置在多层上,如果关闭此层,焊盘与过孔就无法显示出来。

  • 阻焊层和助焊层的区分:
  • 阻焊层:solder mask,是指板子上要上绿油的部分;因为它是负片输出,所以实际上有 solder mask 的部分实际效果并不上绿油,而是镀锡,呈银白色!
  • 助焊层:paste mask,是机器贴片时要用的,是对应所有贴片元件的焊盘的,大小与top layer/bottom layer 层一样,是用来开钢网漏锡用的。

    要点:两个层都是上锡焊接用的,并不是指一个上锡,一个上绿油;上面的焊盘默认情况下都有solder层,所以制作成的PCB板上焊盘部分是上了银白色的焊锡的,没有上绿油这不奇怪;但是我们画的PCB板上走线部分,仅仅只有toplayer或者bottomlayer层,并没有solder层,但制成的PCB板上走线部分都上了一层绿油。

  • 物联沃分享整理
    物联沃-IOTWORD物联网 » AD软件学习

   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