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件学习笔记(器件篇)—— 磁珠与磁环
文章目录
一、磁珠和磁环的工作原理
磁珠
我们通常把磁珠和磁环放在一起说,因为他们本质都是电感,我们通常将电感和磁珠作比较,如下图
因为有这些差别,所有经常会让人们觉得他们并不是一类器件,但实际上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。我们使用磁珠是为了利用损耗消耗高频能量,所以如果我们理解了磁珠是如何消耗高频能量的,我们就能理解磁珠的工作原理。
磁珠的模型如下
磁环
磁环通常使用在导线上
这个结构和磁珠的模型是一摸一样的,所以磁环套在导线上就相当于是一个磁珠。在线缆上套上磁环会对EMI有抑制作用,同时将线缆在磁环里多套几圈,效果会更好。这是因为多套几圈,每一圈线缆都在各自的磁环上产生磁通量,也就都会有损耗,总的损耗就更大了。
不过套上磁环后,有的效果反而更差了,这是因为磁珠本身还是一个电感,是有感性的,与寄生电容一起可能会产生噪音放大的情况。
小结
1、磁珠就是一个高频损耗比价大的电感,它利用的是磁芯的损耗
2、EMI磁环套上线缆=磁珠
二、磁珠的阻抗-频率曲线
磁珠的性能需要会看磁珠的阻抗-频率曲线,需要掌握三个内容。
- 磁珠阻抗-频率曲线的Z、R、X分别是什么意思,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
- 磁珠的等效电路模型各个参数的意义,并以TDK磁珠举例
- 了解厂家提供的Spice仿真文件,以及如何从文件中提取磁珠模型
磁珠阻抗-频率曲线的Z、R、X分别是什么意思,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
磁珠为两个引脚的原件,因为寄生参数的存在,有电阻、电容和电感。
其中,电阻的阻抗为实数,电感和电容的阻抗为虚数,因此,总的来看,无论磁珠含有多少寄生参数,它的总阻抗都可以写成一个复数Z = R + jX。
在曲线中,Z为总阻抗的模值,R为总阻抗的实数部分,即为电阻。而X为电抗部分,也就是虚部。仔细看图,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,在频率大于某一个值的时候X会一直等于0吗?因为Z = R + jX,在后面的频率中Z不应该一直等于R吗?
下图是村田的某款磁珠的阻抗-频率曲线,里面将X取了绝对值
磁珠的等效电路模型
在TDK官网上下载了MPZ1608系列磁珠的等效电路模型
它由L1,C1,R1,R2分别构成

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




根据公式,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表中得到R1=470Ω,L1=8.6𝑢𝐻,C1=0.2583𝑝𝐹,R2=0.11Ω,因此我们可以绘制出阻抗-频率曲线,并将曲线和官方手册给出的曲线做对比。

我们可以看出,大致趋势是一样的,但是总体形状差的还是很大的,这是因为下图的简易模型还不够准确,不足以精确描述磁珠的特性,用来做定性分析还行,用来仿真就有较大误差。

了解厂家提供的Spice仿真文件,以及如何从文件中提取磁珠模型
从TDK官网上看到,它提供了两种SPICE仿真文件,分别是简易和详细的。
通过详细模型的文件计算出参数,绘制磁珠曲线,这时再与磁珠手册的曲线做对比。
所以,详细模型SPICE更准确。
再去看了一下村田的官网,以BLM03BD471SN1为例,它只有一个SPICE模型
所以,不同厂家的磁珠模型可能是不一样的
三、磁珠的选型
磁珠的选型主要看三个参数
除了要看标称阻抗,还要看阻抗-频率曲线,而且阻抗-频率曲线是更重要一些的,因为即使是标称阻抗相同的磁珠,他们的特性也会相差很大,如下图。
两种磁珠的标称阻抗都是120欧,但是他们的曲线是相差很大的,所以我们在选择磁珠时,一定要取看它的曲线。
磁珠的选型一般分为两种场景

在电源上使用磁珠要注意电流对磁珠的影响
随着偏置电流的增大,磁性材料会出现饱和的特性,导致L降低,从而导致工作区域的偏移。这就会影响到噪声的抑制效果)
电源使用磁珠的例子
信号线使用磁珠的例子
磁珠曲线(供思考上面的案例)
本文为学习课程“硬件工程师练成之路”的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