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解读物联网概念
物联网
物联网简介
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(RFID)、传感器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,按约定的协议,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,以实现智能化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。
物联网的定义,将“检测与控制”、“传输与通信”、“计算机有机融合在一起”,是典型的3C融合新技术。
物联网=物理世界与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。
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:全面感知、可靠传递、智能处理。

物联网体系结构
物联网体系结构定义
物联网体系结构设计原则
- 以用户为中心
- 时空性原则
- 互联互通原则
- 开放性原则
- 安全性原则
- 鲁棒性原则
- 可管理性原则
物联网体系结构


四层物联网体系结构

- 信息的实时采集:物联网通信中的一个首要环节是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。这就要求将传感器或RFID等采集设备嵌入到需要关注和采集信息的地点,物体以及系统中,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方法,实时高效地采集物体中信息的变化,并将所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。
- 信息的有效传递: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安全加密,并采用有效的路由协议、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协议,以保证数据的高可靠性及准确性,并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通信网络,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出去,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。
- 信息的智能处理:信息从被采集,被传输和被接收的整个过程中,都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。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,信息通过网络通信层发送到终端,借助“云计算”等新的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,并做出相应的辅助决策。
感知控制层
感知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直接获取并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。
传感技术:与智能计算技术、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物联网技术的三大支柱
标识技术
定位技术
数据传输层

数据处理层
- 智能计算
- 海量数据存储、检索
- 服务计算
应用决策层
物联网关键技术
感知标识技术
网络与通信技术
云计算技术

安全技术
已有物联网相关应用架构
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
EPC/UID


物联网的反馈与控制
反馈控制



物联网系统的控制论解析
物联网的控制特性
作者:缘友一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