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片机学习
晶振电路 (心脏)
电容作用 帮助晶振起振 并维持晶振信号的稳定
1滤波:电容与NTC热敏电阻一起形成一个RC低通滤波器,可以滤除高频噪声,只允许低频信号(如温度变化引起的信号)通过。
2稳定电压:电容可以提供一定的电压稳定性,防止电路中的电压波动。
3去耦:在某些情况下,电容还可以作为去耦电容,减少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对电路的影响。
时间常数:电容与电阻的组合决定了电路的时间常数(τ = RC),这影响了电路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速度。较大的时间常数意味着电路对快速温度变化的响应较慢,但可以更好地滤除噪声。
复位电路
三种 保证从单片机
GPIO
片上外设
模拟输入 ADC
三步
一 RCC开启GPIO的时钟
二 使用GPIO_Init函数初始化GPIO
三 使用输出或输入的函数控制GPIO口
ADC模数转化
stm32 逐次逼近型ADC(二分搜索算法)
不断循环比较
以下特点
ADC 特性参数包括:
分辨率:ADC 的分辨率表示其能够辨别的最小模拟量的能力。通常以位数来表示,例如 8 位、10 位、12 位、16 位等。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 ADC 能够更精细地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。
转换时间:转换时间是完成一次 A/D 转换所需的时间。它决定了 ADC 的采样率,即每秒钟能够完成多少次转换。转换时间越短,ADC 的采样率就越高,能够更快地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转换。
精度:ADC 的精度是指其输出数字量与输入模拟量之间的误差。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 ADC 自身的性能、环境条件(如温度、气压等)以及电路设计的质量等。精度通常以百分比或者 LSB(最小刻度基本单位)来表示。
量化误差:量化误差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时,由于量化过程的精度限制而引入的误差。这个误差是由数字量化的离散性质所导致的,通常使用四舍五入等近似方法,因此会产生一定的误差。量化误差的大小取决于 ADC 的分辨率,分辨率越高,量化误差通常越小。
F1 系列:
ADC 类型:逐次逼近型
分辨率:12 位
ADC 时钟频率:最大 14MHz
采样时间:采样时间越长,转换结果相对越准确,但转换速度越慢
转换时间:与 ADC 时钟频率、分辨率和采样时间等有关
供电电压:VSSA: 0V,VDDA: 2.4V~3.6V(全速运行)
参考电压:VREF–: 0V,VREF+: 一般为 3.3V
输入电压:VREF–
STM32中,ADC的参考电压(VREF+)和模拟部分电压有以下特点和限制:
ADC供电电源:
ADC模块的供电电源是由VSSA(模拟地)和VDDA(模拟电源)提供的。
VDDA的电压范围通常为2.4V至3.6V。
ADC输入电压范围:
ADC输入的模拟电压(VIN)的范围取决于参考电压的设定。
参考电压(VREF+)和参考地(VREF-)之间的电压范围定义了ADC输入的有效范围。
在STM32中,常见的参考电压为3.3V,因此ADC的输入电压范围通常为0V至3.3V。
因此,当使用STM32的ADC时,需要确保模拟输入信号的电压在VREF-和VREF+之间,并且ADC的供电电源在正常工作范围内。
pwm
F1
八种输出模式
pwm模式1 在向上计数时
数码管
共阳极数码管
静态数码管
动态数码管
减少io口的使用
每个时刻只有一个数码管显示
动态显示,就是利用减少段选线,分 开位选线,利用位选线不同时选择通断,改变段选数据来实现的
控制点亮时间以及刷新频率
加上延时函数
达到效果
三极管
NPN型三极管
从开关角度来说,三极管可以控制数码管的亮灭。 NPN型 当基极输入高电平时,三极管导通,就像打开了一个开关,使数码管的相应段选或位选电路接通,让数码管能够发光;当基极输入低电平时,三极管截止,数码管熄灭,这样可以快速地切换不同数码管的亮灭状态。
从驱动角度讲,由于单片机等控制芯片的输出电流有限,直接驱动数码管可能无法让数码管正常发光。三极管可以放大电流,为数码管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,确保数码管能够达到足够的亮度,从而清晰地显示数字或字符。例如,当需要显示一个较大的数字“8”时,数码管的多个段需要同时点亮,这就需要足够的电流,三极管能够有效地提供这种驱动能力
热敏电阻
NTC测温利用了串联分压的原理,由于NTC电阻可变,所以其两边分得的模拟电压是变化的,将模拟电压输入ADC转化成数字量,再通过计算就可以由数字量转换成模拟电压量,这样就测得NTC两边得实时电压,再通过公式就可以计算出NTC得实时电阻,从而计算出当前温度,
在这个电路中,电容的值(1nF)和电阻的值(10kΩ)共同决定了滤波器的截止频率,从而影响电路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和噪声抑制效果。
降压芯片
作者:爱吃年糕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