嵌入式硬件篇—PID控制


文章目录

  • 前言
  • 第一部分:连续PID
  • 1.比例(Proportional,P)控制
  • 2.积分(Integral,I)控制
  • 3.微分(Derivative,D)控制
  • 4.PID的工作原理
  • 5..实质
  • 6.分析
  • 7.各种PID控制器
  • P控制器
  • 优点
  • 缺点
  • I控制器
  • 优点
  • 缺点
  • PI控制器
  • 优点
  • 缺点
  • D控制器
  • 注意
  • 优点
  • 缺点
  • 第二部分:离散PID
  • 分类
  • 1.位置式PID
  • 2.增量式PID
  • 第三部分:额外小知识点
  • 总结
  • 总结

  • 前言

   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,本文简单介绍了连续型PID和离散型PID的原理及各种PID的优缺点。


    第一部分:连续PID

    PID:
    PID控制器,即比例-积分-微分控制器,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反馈回路控制器。它通过**控制系统的偏差(即设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)**来调节控制变量,使得系统稳定并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。PID控制器由以下三个基本控制作用组成:

    1.比例(Proportional,P)控制

    作用:比例控制的作用与当前偏差成正比。偏差越大,比例控制作用产生的调节量就越大。
    特点:可以快速减少偏差,但不能完全消除静态误差(即系统稳定后存在的偏差,即系统的实际值和目标值之间恒定存在的差值),如果P过大会导致超调(控制器输出量变化过大)。
    参数:比例增益,决定了比例作用的强度。

    2.积分(Integral,I)控制

    作用:积分控制的作用与偏差的累积量成正比。只要偏差存在,积分控制就会不断累积,从而产生调节作用。
    特点:可以消除静态误差,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,但可能会引起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和超调
    参数:积分时间,决定了积分作用的累积速度。

    3.微分(Derivative,D)控制

    作用:微分控制的作用与偏差变化的速率成正比。它预测偏差的未来趋势,并提前产生调节作用。
    特点:可以减小超调,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,对噪声敏感,可能会引起系统的振荡。
    参数:微分时间,决定了微分作用的强度。

    4.PID的工作原理

    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: PID控制器通过以下步骤对系统进行控制:

    1. 测量系统的输出(或过程变量)。
    2. 计算设定值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偏差。
    3. 根据偏差及偏差的变化率,分别计算出比例、积分、微分三个控制作用。
    4. 将这三个控制作用相加,得到总的控制量。
    5. 利用这个控制量对系统进行调节。

    5…实质

    1. 实质:通过改变PWM等的输出值,将实际目标参量始终围绕在设定目标参量附近
    2. 公式:目标值与实际反馈值通过比例、微分、积分计算获得控制器输出值
    3. 示例:带编码器(测量电机的位置和素速度)的直流减速(降低速度、提高扭矩)电机的速度跟踪(不会因为电压波动或者电机负载变化导致的电机速度变化)

    6.分析

    1. 首先点明受控对象、目标值、控制器输出值、反馈实际值是谁

    2. PID流程图

    3. 静态误差的存在判断:如果控制器输出量为0,判断控制对象是否会发生自发偏移

    4. 无论是P、I、D参数都是与误差有关(目标值-反馈实际值)

    7.各种PID控制器

    P控制器

    优点

    反应快

    缺点

    存在静态误差,过大会导致振荡输出或者超调

    I控制器

    优点

    反应慢

    缺点

    不存在静态误差

    PI控制器

    优点

    反应快、没有稳态误差

    缺点

    没有D项,无法对未来进行预测,因此无法有效控制振荡输出或者超调

    D控制器

    注意

    通常与P控制器或者PI控制器一起使用,不单独使用

    优点

    对未来进行预测,产生阻碍作用,解决振荡输出或者超调

    缺点

    过大会导致系统卡顿

    第二部分:离散PID

    实质:离散PID:将调控周期进行适当控制
    积分项离散
    微分项等效

    分类

    1.位置式PID

    1. 位置式PID就是连续型PID离散化后的PID公式,输出完整控制量
    2. 涉及到:本次、上次误差

    2.增量式PID

    1. 增量式PID,第k次与第(k-1)次输出结果做差的结果,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变化值
    2. 涉及到:本次、上次、上上次三次误差量
    3. 注意:增量式PID可以通过控制器内积分的操作实现位置式PID类似的功能

    第三部分:额外小知识点

    1. STLINK:给STM32下载程序和调试程序
    2. USB转串口模块:用于STM32与上位机进行通信
    3. 离散型PID的调控周期T:取决于被控制对象的变化速度
    4. STM32等单片机,使用中断操作时,注意中断和主函数内的硬件操作的冲突问题(避免同时进行操作)
    5. PID调试,可以使用串口工具(SerialPlot)显示PID波形。使用串口时,注意适当的延迟作用。

    总结

    最后使用哪一种PID形式,需要根据自己项目的需求具体来确定


    总结

   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,本文仅仅简单介绍了连续型PID和离散型PID的原理及各种PID的优缺点。

    作者:Ronin-Lotus

    物联沃分享整理
    物联沃-IOTWORD物联网 » 嵌入式硬件篇—PID控制

    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