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STM32系列单片机中,接入主晶振(例如较高频率的晶振)后还连接32.768kHz晶振主要有以下原因
接入8MHz主晶振后还需要接32.768KHz晶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### 不同功能模块的需求
– **8MHz主晶振**:通常作为系统的主时钟源,为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的CPU以及各种总线等提供时钟信号,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节奏,确保系统各部分能够协调、高效地工作。如计算机中的CPU依据8MHz主晶振产生的时钟信号,按精确的时间序列执行指令,实现数据处理、运算等复杂操作.
– **32.768KHz晶振**:主要用于实时时钟(RTC)模块,为其提供稳定且精准的时钟基准。RTC模块负责记录和维护时间信息,如年、月、日、时、分、秒等,在电子手表、智能水表、电表等设备中,32.768KHz晶振产生的时钟信号经过分频后可得到精确的秒信号,从而实现准确的计时功能.
### 便于精确分频获得秒信号
– **8MHz晶振**:其频率较高,若要从8MHz信号分频得到精确的1Hz秒信号,分频系数较大且计算复杂,难以保证分频的精度,在实际应用中较难直接实现精确的计时功能.
– **32.768KHz晶振**:由于32768等于2的15次方,该晶振产生的时钟信号经过15次二分频后,能够精准地产生频率为1Hz的秒信号,非常适合用于实时时钟来确定时间和日期,极大地简化了分频电路的设计,并且能够保证计时的高精度.
### 低功耗特性
– **8MHz晶振**:工作在较高频率,消耗的功率相对较大,对于一些依靠电池供电且需要长时间运行的设备,如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等,持续使用8MHz晶振会显著缩短电池的使用时间,不利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.
– **32.768KHz晶振**:工作频率低,功耗也更低,使用该晶振作为RTC的时钟源,能够在满足计时功能的同时,有效降低设备的整体功耗,延长电池供电设备的使用时间,符合低功耗设计的要求.
### 尺寸与成本因素
– **8MHz晶振**:一般来说,高频晶振为了达到较高的频率精度和稳定性,其内部结构相对复杂,制造工艺要求高,导致成本也较高。并且在一些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中,过高的频率可能需要更小尺寸的晶振,但小尺寸晶振的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,同时还可能带来一些诸如散热等方面的问题.
– **32.768KHz晶振**:该频率的晶振在满足低功耗需求的同时,其尺寸相对适中,不会过大占用电路板空间。而且由于应用广泛、产量大,其成本相对较低,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电子设备来说,使用32.768KHz晶振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,有效降低整体生产成本.
### 避免音频干扰
– **8MHz晶振**:其产生的高频信号可能会落在人耳可听的音频范围内,从而产生人耳可听到的噪音干扰,影响设备的使用体验,对于一些对噪音要求严格的应用场景,如音频设备、医疗设备等,这是需要避免的问题.
– **32.768KHz晶振**:该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(一般在20Hz到20kHz之间),使用32.768KHz的晶振可以有效避免产生人耳可听到的噪音干扰,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安静的工作状态,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.
钟域冲突问题。
作者:我上早8